朋友借钱用你名义贷款?这3大风险千万别碰!
最近收到粉丝私信问:"帮朋友从平台贷款会有什么后果?"说实话,这个问题让我倒吸一口凉气。很多人在情义和风险之间摇摆不定时,可能没意识到用自己信用帮他人借贷就像在悬崖边跳舞。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讲,为什么说这种行为相当于给自己埋雷,以及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正确处理。
大家可能觉得,朋友之间互相帮忙很正常。但仔细想想,你从某呗、某团借出来的钱,合同上白纸黑字写着谁的名字?上周有个真实案例:小王用某平台3万额度借给发小做生意,结果对方跑路后,催收电话直接打爆了小王通讯录。账户实名认证规则:每个金融账户都绑定了你的身份证和手机号资金流向监控:大额转账到他人账户会触发风控系统违约责任认定:哪怕钱不是你用的,逾期记录照样记在你头上
去年在杭州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李女士用自己的网贷帮闺蜜应急,结果被银行查出贷款资金挪用,不仅要求提前全额还款,还影响了她的房贷申请。可能涉嫌骗贷行为(即便你不知情)产生连带担保责任(朋友还不上就得你还)被卷入经济纠纷的风险(转账记录就是证据)
说到这里,可能有读者要问:"那要是写个借条呢?"重点来了!借条在法律上只能证明你和朋友的债务关系,和平台那边该你还的钱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图片由网友原创分享
我表弟就吃过这个亏,帮大学室友贷款买手机,结果对方忘记还款。现在他自己想办信用卡,却发现征信报告上明晃晃的逾期记录,修复起来要等整整5年。逾期记录直接影响房贷车贷审批可能被列入金融机构黑名单影响求职晋升(部分企业会查征信)
如果遇到朋友开口借钱,记住这3个原则:救急不救穷:突发疾病等紧急情况另当别论量力而行:建议用自有资金帮助,金额控制在月收入10%内做好预案:留存聊天记录,约定明确还款时间
比如有个粉丝的处理方式就值得借鉴:她遇到闺蜜借钱,主动提出陪同去正规银行咨询贷款,既保全了情谊又守住了底线。
要是已经帮朋友贷了款怎么办?别慌,按照这个步骤来:立即补签借款协议(最好公证)设置还款提醒(提前3天通知朋友)保留所有转账凭证(包括聊天记录)
记住,千万别以贷养贷!去年有个惨痛案例,当事人为了填补朋友欠款窟窿,竟然同时在7个平台借款,最终债务滚到根本还不清。
说到底,金融工具是把双刃剑。咱们在维护人际关系时,更要守住信用底线。下次再遇到类似请求,不妨把这篇内容转给朋友看。真正为你着想的人,绝不会让你陷入这种两难境地。
(完)